杜蕾斯的文案到底對你有多大的借鑒意義?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婷婷

          【來源】有號以后

          【編輯】善小倩

           

          一個朋友來吐槽:

          老板讓他追一下杜蕾斯的感恩節文案,也弄個感謝XXX之類的。

          他很認真的寫了,也以最快的速度發布,然而朋友圈并沒有如老板想象般引發瘋狂轉發他們的內容。

          老板怒了,把之前幾次追熱點失敗的事一股腦全部拍在他身上,現在這位朋友被停職了……

          其實,杜蕾斯的文案有啥好追的呢?

           

          除非追著玩,否則這種熱點我從來不追。因為我清楚的知道,我在做的這個品牌遠沒有到和大牌互動、玩文案的地步。

           

          也就是說,玩文案是要有前提的。

           

           

           

          為什么杜蕾斯能玩?

           

          從品牌發展角度看,杜蕾斯已經完成了品牌積累的前兩步,即已經從建立品類認知到建立品牌基礎認知。

           

          也就是說,杜蕾斯這個品牌,已經牢牢占據了避孕套這個品類的心智高地(典型標志就是大家想到說到避孕套就會想到杜蕾斯)。

           

          對于杜蕾斯來說,他目前所處階段的營銷任務是強化認知和建立品牌形象,所以,他有玩文案的資本(而且它的品牌調性也適合這么玩,換個專家品牌比如麥肯錫這種可能就不適合),只要他的文案玩得好,就非常容易傳播。

           

          但對于大部分杜蕾斯文案的追隨者來說,自己的品牌所處階段和杜蕾斯所處的階段完全不在一個層級,本質不是一回事,所以,你玩不出杜蕾斯的效果。

           

          商業競爭史上,曾多次出現過模仿大牌營銷而失敗的反面案例。

           

          健力寶和可口可樂

           

          比如當年健力寶剛推出第五季飲料時,也模仿可口可樂火拼形象廣告,結果卻折戟沉沙,為什么?本質就是錯誤定義了企業營銷工作的起點。

           

          可口可樂作為一個大眾消費品品牌,早已在消費者的大腦里有了認知,消費者看到可口可樂的廣告,就會自動劃歸到大腦里的“認知貨架”,自覺自動的知道可樂是碳酸飲料,知道可口可樂是什么品類,以及什么時候需要消費它。

           

          而對于新品牌“第五季”而言,消費者大腦里是沒有任何認知基礎的,就算霸屏打滿形象廣告,消費者也不知道你在說什么,對應的,也很難產生購買行為。

           

          所以,直接模仿大牌成功以后的營銷行為并不能給你帶來多少幫助,可能還會把自己的營銷帶到坑里。

           

          如果你真想跟著大牌做營銷,你要研究的,不是大牌成功之后的文案仿生學,而品牌考古學。

           

          值得第五季和可口可樂

           

          比如值得第五季借鑒參考的,不是可口可樂占據用戶心智后的做法,而是可口可樂最初進入市場時的做法。

           

           

          從建立品類聯想開始,回答品牌三問中的“你是什么?”“有何不同?”開始,才有可能對接到消費者心智,讓消費者在某些購買場景中想到你。

           

          同樣的,如果你想要學杜蕾斯,需要回到最早期的杜蕾斯,從他最早期的做法中獲取新思路。

           

           

          狼來了之后怎么辦?

           

          從模仿杜蕾斯這件事的上一層看,模仿者的本意是想引起受眾的注意力。

           

          但模仿人沒有考慮到的是,你在追杜蕾斯,別人也在追杜蕾斯,大家都在追杜蕾斯,同一時期那么多的品牌都追了仿了同一個熱點,從文字到版式都在仿,就會產生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刺激適應。

           

          簡單來說就是,你總說“狼來了”,說多了之后就沒人理你了。

           

          這也回答了大家的疑惑:

           

          • 為什么大家都在用這個文案,我卻效果不好?

          • 前段時間用的挺好的,這段時間怎么就不行了?

          • 在這個城市用效果挺好的,為什么在那個城市就不行了呢?

            ……

           

          原因就是,一樣的太多了,用戶已經看煩了,不想看了,所以你的文案就沒用了。

           

          之前信息流廣告里非常流行的“報價體”就是個典型。就我自己刷到的廣告來看,少說也有裝修、貸款、二手車、婚紗、招商加盟等6個行業在用這個熱點套路。

           

          用戶頻繁被刺激的結果就是,廣告主憑此熱門文案獲取客戶線索的成本越來越高了,甚至有些城市的有些廣告主已經被高成本”逼”得另想出路了。

           

          那么出路在哪里?

           

          出路在消費者的心智里。

           

           

          我們說寫好文案的前提,是要準確把握目標消費者的認知基礎,消費者會對什么樣的文案關注、理解、記住、相信、遵循、傳播,取決于消費者的已有認知和所處狀態。

           

          比如我們給北方人解釋南方人吃的米線,就可以說這是米做的面條,因為面條是北方人的已有認知,面條這個詞就可以簡化信息,降低理解成本。

           

          所以我經常給到的建議是,文案要站在信息接收方的角度去思考內容的規劃。

           

          兵法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說的是戰爭的態勢不可能固定不變,我們要做的不是用一個套路應對所有的問題,而是要以道馭術,見招拆招,這樣你的文案才能因勢而利導、百戰而不怠。

           

           

          寫文案的2個基本點

           

          說到底,文案的目的是要喚起受眾對你產品的興趣,而不是對你的文案本身感興趣。

           

          對于文案人來說,與其盲目學大牌、追熱點,不如多花點時間了解你自己的品牌/產品/服務,認清你品牌的所處階段,并為品牌配以合適的推廣文案,即,在正確的時間寫正確的文案。

           

          1. 好心態是寫好文案的基礎

           

          剛開始寫文案的童鞋,接手案子時往往會很焦慮,焦慮之后就是慌張,四處求助,把問題發到各個群里看看有沒有人能幫忙。

           

          坦白說,我非常理解大家的焦慮。但是,理解歸理解,我并不主張伸手,更不支持伸手。所以,通常回答問題的時候,我都不會直接給出現成的文案。

          原因有兩點:

           

          第一,我不了解這些提問者所涉項目的全況,就像我不了解一個人,你卻讓我給這個人寫個簡歷,我是寫不出來的。

           

          出于我這么多年的職業習慣,我不可能拿一份模板出來對他說:基本信息改改就可以用了。

           

          這是不專業的表現,更是對營銷工作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應的,我的建議就是,思考任何事情都要先了解前提,了解限制才能更自由的思考。

           

          第二,如果你打算在這個行業做下去,那么起碼要有一點從事這個行業的基礎認知。

           

          比如,你在給餐飲招商加盟投信息流廣告,那么你起碼要了解一點關于餐飲行業(即行業背景)、關于招商加盟(即營銷任務)、關于信息流廣告(即推廣方式)、潛在加盟商(即廣告受眾)這四個方面的基礎認知(高階的看需要再學),如果這四個方面你一點頭緒都沒有,再牛逼的專家可能也幫不了你。

           

          2. 從最基本的用戶調研做起

           

          《孫子兵法-用間篇》有言: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

           

          說人話就是:商場如戰場,調研是寫好文案的基礎,也是贏得商戰的關鍵。

           

          文案是品牌方(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廣告主)對消費者說的話,那說什么話、用什么方式說、以什么樣的口氣說就是文案人要面對的關鍵挑戰。

           

          比如同樣是做初中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的,當同行都在針對技能本身能給考生未來帶來怎樣的高收入時,你從調研中了解到,這種培訓更多時候是由爸爸媽媽、或是考生的哥哥姐姐做主,而爸爸媽媽、或者哥哥姐姐更關心這些證書能否被國家認可,培訓是否正規,學校條件是不是良好等等,那么針對這些他們關心的內容,你作出的文案,就會比單單說收入高更容易打動用戶的心。

          也就是說,因為調研,你把握到的用戶需求更為準確,也就更能說出用戶想聽的話,獲得更好的廣告效果。

           

          所以,我們說好文案之所以能成為好文案,可以被廣泛傳播,就是因為深入到了用戶的內心,甚至比用戶自己更深刻的理解自己關心什么、在意什么,如若不然,用戶憑什么聽你的呢?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