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我是如何賺錢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大胡子

          【來源】姜胡說

          【編輯】善小倩

           

          和大家聊聊,作為一名斜杠中年,我是如何賺錢的。

           

          老師

           

           

          我是一名老師。

           

          在IT行業工作了差不多18年。

          即便再『蠢笨』,也總是會有一些經驗傳遞給『新人』。

          更何況我并不是那么『蠢笨』。

           

          要善于利用你的優勢。

           

           

          王思聰就很擅長利用自己的優勢。

          他有一句話說的很有道理:

          『人長得好看就應該去拍戲、

          有才華就應該去寫書,

          有錢就應該讓錢發揮作用,

          非要用劣勢去和別人競爭,

          有勁嗎?』

           

           

          王思聰的最大優勢是有錢。

          我的最大優勢是也只能是『才華』。

           

          『才華』是什么?

          才華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我沒有大學生活,

          缺乏一些本應該在大學中掌握的通識。

          這是我的劣勢。

           

          我的優勢是自我學習、自我進化的能力。

          一邊學習一邊打工,

          所有的知識都是自學的。

          學到新知識必須馬上用起來,學以致用。

           

          找到自己的優勢,把它發揮出來。

           

          時間是公平的,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

          用法只有兩種:輸入,輸出。

          輸入是學習,是閱讀、聆聽、練習、充實技能、吸取經驗。

          輸出是產出,是工作、應用、產品、呈現、寫作、分享。

           

          無論有多少輸入,

          人們最終都會用輸出來評價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價值高低。

          當你將『輸出』傳遞給他人時,

          價值就產生了。

           

          將『知識』轉遞給用戶。

          和將產品傳遞用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我之前有文章專門討論過傳遞價值的方法,建議你翻出來讀一讀。

           

          我的課程主要是針對企業的。通過第三方培訓機構,課時分成。

          這樣做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一開始我并沒有自己的用戶群,只能和第三方培訓機構合作。因為用戶主要是人家的,所以拿到的課時分成其實很少。你的影響力越大,你的話語權也就越大。

          2.用戶越來越多了,我仍然會選擇和第三方伙伴合作。這樣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知識產品本身,而不被其它瑣事打擾。節省出來的時間精力可以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比如投資、跨界整合。這個我后面會說。

           

          從輸入到輸出,

          中間經歷了過濾->吸收->整合->精簡->內化->沉淀->生發->行動->選擇呈現方式整個過程。

          這是一個增量迭代的正向閉環。

           

          如果你在一個行業刻意練習了很多年,

          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實戰經驗。

          我建議你也可以嘗試一下。

          把它打磨成一款真正有價值的『產品』。

          收入還不錯。

          但并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有一個增量迭代的過程。

           

          早期投資人

           

           

          曾經有人問過我,為什么不成立自己的公司,直接與用戶合作?

          答案很簡單:時間成本。

           

          教育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

          但缺陷也很明顯。

          那就是時間成本。

           

          我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

          因為一年只有365天。

          而你必須有一些時間用來陪伴家人。

           

          人獲取財富的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叫資源提供者,一種是資源分配者。

          無論是老師,還是經理人,又或是快遞小哥,本質上都是通過出售自己的時間獲取財富。而時間是有限的。

          你必須學會將自己慢慢轉化為一名資源分配者。

           

          什么叫資源分配者?

          簡單來說就是不需要出賣時間、體力這樣的資源獲取財富。比如餐廳老板,一個月可以掙100000。自己做,100000全是自己的。交給大廚,卻只能拿30000。但是時間騰出來了,就有更多的時間、精力開更多的店。

           

          2011年,我開始逐漸接觸到一些創業者。

          他們真的很苦逼。

          我自己也創過業,組建過兩個『團伙』。

          我知道創業者經常會遇到什么問題。

           

          如何『冷啟動』?

          怎么做產品運營?

          如何節省成本?

          框架怎么搭?

          并發量達到10W怎么解決?

           

          這些都是他們會遇到的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

          『山東技校找藍翔』。

           

          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挖掘機技術,

          誰能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類似問題?

          李開復老師的創新工廠。

          雷軍老師的生態鏈,

          徐小平老師的真格基金等等等等。

           

          殺雞焉用牛刀。

           

          在此之前你可以找我,

          我曾經也是創業者,我知道你需要什么。

          我也不一定能解決,

          但是我知道誰能解決。

          培訓、社群、各種圈子幫我建立了廣闊的人脈資源。

          我不是『雷鋒』,

          我看中的是『成長溢價』。

          爬坡的時候,我幫你推一把(視野、資金、人脈、技術)。

          下山的時候,塔個順風車。

           

          這是我從事的第二個職業:早期投資人。

           

          我仍然會做老師,

          它除了給我帶來更完整的知識體系、更廣闊的視野之外,

          還給我帶來了更豐富的人脈。

           

          還記得嗎?

          視野決定了你在多大的范圍內把握機會,

          人脈決定了你在多大的范圍內整合資源。

           

          跨界整合者

           

           

          第一次知道費玉清是因為《千里之外》。

          當時不明白為什么周杰倫會找費玉清合作?

          后來我明白了,

          這叫『互推』。

          簡單來說就是粉絲整合。

           

          我是不是開發行業里代碼寫的最好的人呢?

          肯定不是。

          但我可能是視覺圈里代碼寫的最好的人。

          又或者是引導界代碼寫的最好的人。

          至少有這種可能。

           

          每個圈子都有每個圈子的壁壘。

          走出來很難。

          正因為難,

          才有商機。

           

          傳統企業里有非常多優秀的人,

          在他們那個領域,是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他們不了解互聯網,但是想了解。

          你就是那個橋梁。

          互聯網的方法論滿天飛,但離他們太遠了。

          也許小一點的更適合他們。

           

          我每一天都在和那些『小一點』的創業者在一起。那些小一點的創業者也想知道在傳統領域還有哪些機會。

          我還是那個橋梁。

           

           

          事實上,我真的幫助到了他們。

          我總是可以將一些互聯網的方法拿到傳統行業,然后再將傳統行業的一些資源拿回互聯網。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你總是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想法?』

          意想不到?

          我可不這么認為。

          你只是不知道我從哪兒抄的而已。

           

          我身邊有很多專門從事『抄襲』的朋友。

          這并不是一個貶義詞。

          相反我倒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有時候不是我們抄的太多,而是抄的太少。

           

          想想看,

          優酷從哪兒抄的?

          人人網呢?

          嘀嘀呢?

           

           

          還有最近異常火爆的『直播答題』。

          我身邊有很多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盯著App Store和Google Play,看看可以把哪些產品引入國內。

          我們叫它C2C(Copy to China)模式。

           

          還有一種模式叫出海。

          就是把國內好的產品抄到國外去,

          比如獵豹移動。

           

           

          阻礙你的從來不是什么資源,

          而是思維和行動力

           

          -----------  這里是結尾  -----------

           

          這是我目前從事的三個職業:講師、投資人、跨界整合者。

           

          講師在知識變現的同時,給我帶來了更多的人脈。

          人脈是我做投資的必備條件之一。

          和創業者的合作讓我獲得了更多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

          跨界整合。

          整合又會帶來新的輸入。

          這是一個相輔相成、增量迭代的正向閉環。

           

          如實呈現給你,

          希望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啟發。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