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為他人做嫁衣,我只服豆瓣小組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來源】紗布讀運營

          【作者】柳不浪

          【編輯】善小藝

          豆瓣小組APP在安卓市場上的最近一次更新時間是2015年11月2日,APP Store早已下線。記得當時我還躺在大學宿舍的板床上,看到N個帖子抱怨著豆瓣APP不好用,誓死不卸小組APP。

           

          這些關于兩個APP孰優(yōu)孰劣的討論還在,小組流量也仍占據(jù)豆瓣網(wǎng)的一壁江山。

          豆瓣小組發(fā)家史

          2005年3月6日,阿北的豆瓣網(wǎng)開張。彼時豆瓣是一個專注圖書相關內(nèi)容的網(wǎng)站:你可以在豆瓣上找到任何一本書,然后圍繞這本書進行討論,這些書評將為其他人的購書決策作參考。

          圖書,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個相互獨立、完全窮盡的內(nèi)容,就算是出自同一作者,不同的出版社、譯者、出版時間,都會使書籍蒙上不一樣的面紗。但獨立的個體也終有交集,如果用戶想討論類似「推理小說」、「紅學研究」、「馬爾克斯」這樣的交叉性主題呢?

          2005年4月9日,小組藏書功能開通。阿北創(chuàng)建的「余華讀者」或許是第一個在形態(tài)上所有表示的豆瓣小組。

          「小組藏書」的上線,其本意是要將無關書評的內(nèi)容剝離出去,從而保證圖書條目內(nèi)容的結構性和精準有效。同時,它也讓有共同興趣的讀者聚集在同個主題,從而孵化出一系列今天我們耳熟能詳?shù)亩拱戤a(chǎn)品。功能方面,4月12日增加了小組發(fā)言修改;4月20日推出小組個性化域名服務。

          4月25日,「給孩子們看的書」進駐豆瓣,成為第一個公益組織在豆瓣成立的小組。同濟大學 Tongji.Net 讀書會、陜西財經(jīng)大會讀書協(xié)會這兩個非正式校園小組的出現(xiàn)也成為豆瓣小組開創(chuàng)更多可能性的先驅。阿北直言:「這是我們在開通小組時沒有想到的使用形式」。

          作為歷史僅次于豆瓣讀書的產(chǎn)品,小組的出現(xiàn)助推了用戶圍繞某一屬性點而聚集的行為。

           

           

          2005年5月2日,因為小組「愛看電影」的迅猛發(fā)展,「我看」單列開通,即后來的豆瓣電影

          2005年8月23日,隨著城市小組、線下活動組織的涌現(xiàn),豆瓣做了「活動」,即后來的豆瓣同城

          2008年3月27日,由于小組創(chuàng)建、使用的簡便性,不少用戶將小組當作個人博客來使用,豆瓣也就順理成章地宣布即將推出輕量級博客應用——日記

          2010年12月27日,虛擬社區(qū)阿爾法城出世,到2015年3月24日關閉前,共有7.8萬居民在此構筑街坊生態(tài);

          2013年9月17日,在豆瓣38萬個小組里,與購物直接相關的小組超過2萬個,是小組中最大的一個類別,「豆瓣東西」成為豆瓣的電商導購平臺;

          ……

          為什么小組成為了豆瓣產(chǎn)品的土壤?

          如果狹隘地認為,豆瓣小組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能觀察到很多用戶特質(zhì),這是不是說,這些數(shù)據(jù)就足以支撐起一個新功能的誕生?

          另一種可能是:豆瓣是一路試錯,今天我們看到的已成型的豆瓣產(chǎn)品,只不過是從小組生長出來的、活下來的產(chǎn)品而已。書影音本是一家,閱讀、觀影、賞樂原就是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單身汪云集也自然衍生交友需求。

          回到豆瓣本身,它始終是一個以興趣為核心的社區(qū),缺少熟人社交的基因。直到今天,不少人還是不愿讓同學同事知道自己「混豆瓣」,「我們的精神角落」這句slogan真是扎到了不少豆瓣er的心。

          這樣一款以個人為中心的產(chǎn)品,數(shù)百萬活躍用戶散落在一百多萬書影音條目、百萬個人頁面以及小組、話題廣場等頁面下。產(chǎn)品的去中心化使得豆瓣的流量分散在各個界面,這時候,小組的出現(xiàn)彌補了豆瓣在社交方面的先天不足,讓用戶之間真正建立了關系,其社群屬性也無疑成為圍繞用戶特質(zhì)衍生新產(chǎn)品的可靠來源:既能保證老用戶的接受度,又不失與豆瓣的匹配度。

          豆瓣的遷就與傲氣

          作為一名7年豆瓣用戶,我對豆瓣最深的印象是:每次改版都被罵。尤其是2015年5月「豆郵」改名「私信」的一場風波,近萬名豆友發(fā)起「還我豆郵」的線上活動。4天后,豆郵回歸,豆瓣er的情感價值再次勝過了豆瓣PM們的理性判斷。

          這種「不買賬」的態(tài)度似乎和豆瓣的小組生態(tài)不無關系。豆瓣上有這樣一類小組,組員通常維持在兩個人,在小組里一句接一句互說情話,冷不丁新增了一個成員進來插嘴,馬上被踢出去。還有部分人將小組當作校友錄,不希望有外人打擾。于是半公開小組和私密小組功能應運而生。

          這個在2007年11月就上線的功能,養(yǎng)出了月亮組(我們代表月亮消滅居心不良的樂手)、漁民組(人體建造學基地小組)等知名私密組,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豆瓣對用戶的「呵護」。而屢次遷就也屢屢打了豆瓣自己的臉。

          最知名的莫過于從「周伯通招聘小組」發(fā)展而起的垂直招聘類網(wǎng)站:周伯通招聘。該項目曾在2014年獲網(wǎng)易2800萬A輪投資,盡管公司現(xiàn)已倒閉,獸汰姆仍然管理著「圈內(nèi)招聘」這個逾40萬豆瓣用戶的招聘小組。

          而我寫下這篇文章的初衷,則是小組人數(shù)達到7.8萬人的「哇靠這么巧!你也來團購啊!」(以下簡稱哇靠組)。作為豆瓣第一大團購小組,哇靠組除了有官博官微兩個自媒體號,還在小組運營5年后自立門戶,成立了「哇靠團」這個團購論壇。

          下面就以此為例來分析一個社群良性運轉的特質(zhì)。

           

          1、話題有可持續(xù)性

          話題的持續(xù)性是社群得以保存生命力的關鍵點。就像一旦電商有優(yōu)惠活動,豆瓣的紅包小組就掀起大動靜一樣,哇靠組就是一個以團購為主題的垂直內(nèi)容論壇,而價廉物美幾乎是人性的本能追求。

           

           

          2、擁有明確的社群規(guī)則

          哇靠組在豆瓣素以入組門檻高著稱,具體來說,要加入這個小組,必須在讀過組規(guī)后找到入組暗號,同時達到注冊滿兩月、豆瓣賬號日常活躍等條件。除此之外,團長資格、店鋪資格、團價商定、違禁處罰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

           

           

          3、價值由組員創(chuàng)造

          哇靠組目前有官方團、認證團和姨媽秒三種團購方式。官方團和姨媽秒由管理組接受商家報名并審核,認證團則是由小組組員自行發(fā)起、議價、選款、送審、開團,其中與組員、商家、管理組的溝通與協(xié)調(diào)全權由組員負擔。而很多推薦帖的文案創(chuàng)作、圖文排版乃至樓主顏值也都相當在線,以至于部分組員走上了微博網(wǎng)紅的道路。

          盡管哇靠組偶有回扣 / 假貨等撕逼帖出現(xiàn),其小組氛圍通常還是一群女生其樂融融地談價格、推好物。低價淘好物,這個組的用戶定位很明確:以18-24歲的女性為主,這一點從團購商品以及多數(shù)推薦帖的商品單價也可以印證。而2008年第一批加入這個小組的組員,今年也到了30而立的年紀,最明顯的表現(xiàn)就是推薦帖中裝修、備孕和育兒的話題越來越多。同樣,豆瓣用戶的年齡層也有了相似的變化,這對豆瓣意味著什么呢?

          或許真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吧

          本文部分內(nèi)容引用自豆瓣blog及前豆瓣PM Lebanner在知乎上的回答,感謝。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fā)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