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時你要像一個風險投資人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張良計

          【來源】張良計

          【編輯】善小布

          前段時間Boy 轉發的一篇關于大公司的文章在后臺引起了不少討論。很多人問我在面對不同公司的時候應該如何去做選擇?這次我基于自己的經歷,分享一下關于選擇公司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老規矩,先說結論。關于跳槽選公司這點,我的觀點是:

           

          先看大趨勢,再看小細節。

           

          打個比方,這就和風險投資人去投資創業公司一樣。這個時候你也要把自己當作一個投資人,選對了公司,有可能未來收獲數倍的回報,職業生涯的道路也會走得更順。那么這句話具體是什么意思呢?Boy 分開來講。

           

           

          1. 大趨勢,就是看公司的長遠發展潛力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每年都會寫一封致股東的信。而他在每年發出的股東信最后,都會附上1997年發出的第一封信。

           

          那封信上寫了什么呢?

           

          It's all about long term.

           

          公司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圍繞著長期價值而展開。

           

          這既是一個企業的愿景,也是一個企業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的目標。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個很虛,宏大的愿景落在渺小的個體上,總是不接地氣。但Boy 要說,那是因為你沒有深入去了解過。

           

          愿景是能夠影響企業的戰略決策的。而戰略決策,落到每一個員工身上,直接反映出的就是:

           

          我們做什么?

          我們不做什么?

          我們怎么去做?

          我們以什么標準來評估結果?

           

          這些準則會從最高層的管理者,貫徹到最下面的基層員工,成為這個企業的文化。一個堅守長期價值的企業,是不會為了一時的得失而輕易放棄的;而一個篤信利益至上的企業,很可能順著市場風向的變化隨時調整公司的業務模式。

           

          以上這兩種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敗。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哪一個更適合你的問題。

           

           

           

          我在面對公司做選擇的時候,首先會看這個公司的愿景和業務發展模式。換句話說,是不是在一個我認為正確的賽道上面,是否認可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否認為這個公司在未來能夠迸發出巨大的價值。

           

          想看清這一點,很難,但一定要嘗試。這里分享三條心得:

           

           

          a. 看市場

          市場的容量有多大,這決定了公司未來的上限在哪里。假如你今天要加入的是一家共享單車公司,首先看看這個市場是不是已經達到飽和,以及,是否已經有壟斷性公司出現。

           

          如果答案都是Yes, 那么未來這家公司的成長性很可能不會很好,你在里面做幾個月就會想要出來。但如果你要加入的是一家人工智能算法的公司,目前這個領域還沒有絕對的霸主出現,那么這不失為一個好的方向。

           

          所謂看市場,就是看公司的成長潛力。公司業務所在的賽道,是否在現在或者未來有大規模的需求出現,這個賽道里是否已經有冠軍相的玩家出現,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加入的公司未來會有怎樣的表現。

           

          這些信息很好找,網上一大把。如果你留心過,一定明白我在說什么。舉幾個例子,大健康,人工智能,程序化廣告,互聯網金融,電動汽車,藝術品電商...... 這些都是在未來有巨大市場增量的產業。

           

           

          b. 看用戶

          所謂用戶,就是為花錢購買公司的產品或服務的人。無論是To B 還是To C 的企業,用戶都是核心資產。大家可以記住下面這個公式:

           

          用戶總價值 = 用戶數 X 單位用戶價值

           

          這個公式在不同領域可以變換成不同的形式和解釋,但萬變不離其宗。比如在電商領域就稍微不一樣:

           

          銷售額 =(流量 X 轉化率) X 產品客單價

           

          上面公式中的流量 X 轉化率,實際上就是用戶數(這里為了表述方便,省去了消費頻次的概念,并假設一位客戶只購買一件商品)。

           

          一個賣餅干的公司和一個賣知識付費產品的公司,它們都希望提升用戶的數量。只是賣餅干的公司可能走薄利多銷的路線,而賣知識付費產品的公司可能走會員制收費的路線,這背后是對單位用戶價值的不同理解和策略而已。

           

          做了這么多鋪墊,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在判斷一個公司服務的用戶時,我們需要著重關注兩點:一個是用戶基數,第二個是用戶愿意買單的價值。

           

          這在任何企業都是同樣的道理。

           

          如果用戶的基數不夠大,那么就看它的單位用戶價值是否足夠高,這決定了未來公司的發展空間有多大;而如果公司服務的用戶基數低,單位用戶價值也不高,那么這家公司很可能就不值得你長期待下去。

           

          看清楚了這一點,你才會了解這個公司的商業模式。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盡量去到核心部門。所謂核心部門,就是這個公司最厲害的部門,而這和公司的商業模式息息相關。

           

          比如以會員制收費賣服務的公司,運營就是核心部門;以技術產品為驅動的公司,研發就是核心部門;以廣告營銷見長的公司,創意就是核心部門。

           

           

          c. 看對手

          主要看對手公司的策略和打法。如果你面試的是一家廣告公司,那么就看這家廣告公司的競爭對手都在做什么。

           

          如果其他對手都已經在社交媒體上玩地風生水起了,你面試的公司還在拍傳統的電視廣告,那你真的要好好掂量一下。

           

          除了行業內的對手,你還要關注“門口的野蠻人”。

           

          比如最近開始大肆收購廣告公司的戰略咨詢公司。我在很早一篇文章里就分析過商業營銷產業的價值關系鏈,再拿出來說明一下:

           

           

          現在正在發生的,就是最左邊的公司開始收購最右邊的公司。這種上游收購下游的做法,在商業邏輯上完全講得通。

           

          當你掌握了這些信息,再去對公司做選擇的時候,就多了一層考慮因素:未來這家廣告公司會不會也被收購?如果真的發生,會對我產生怎樣的影響?

           

          以上三點,看市場,看用戶,看對手,都是從宏觀層面去評估一個公司值不值得加入的重要條件。千萬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大老板們才應該考慮的事情,如果一個小職員就能把這些東西想清楚了,相信我,你這個小職員不會當太久的。

           

          說完了大趨勢,接著說小細節。

           

          2. 小細節,就是看這個公司能不能給你帶來長期增值

          記住,職業生涯,請圍繞自己的成長目標去規劃,而不是圍繞公司。這是什么意思呢?不要覺得加入一家好公司就萬事大吉,以后可以高枕無憂。

           

          所有公司,無論大小,當你回頭看時都是跳板。

           

          看公司的細節,就是看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增值。這個增值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金錢增值,更多的是在個人未來職業發展上帶來助力。Boy 的心得同樣有三點:

           

           

          a. 看老板

          說簡單點,就是看帶你的老板有沒有本事。這個本事,最好能夠對你的缺陷形成補充。比如說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邏輯思維巨差無比,恰好碰到了一個邏輯思維巨牛無比的老板,就學到很多受益終身的東西。

           

          雖然我這一路下來挨過不少罵,但這些都不!重!要!本事是自己的,學走了誰也帶不走。如果老板身上的技能本事不能彌補你的缺陷,那就退而求其次,選擇他身上能夠加強你現有技能的閃光點進行學習。

           

          而最怕的呢,是那種本事沒有,還滿嘴跑火車;或者本事是有,但就是不愿教你或不善于教你的老板。遇到這種情況,要么你自己主觀能動性非常強并且學習能力不錯,能不厭其煩得去問,否則趁早離開。

           

          記住,趁早離開。

           

          除了看老板的本事,另外一點是看他的工作風格。他是喜歡充分授權,還是喜歡事必躬親?他是喜歡抓大放小,還是喜歡注重細節?

           

          這些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是適不適合你的問題。如果遇到一個風格上和你完全不相融的老板,除非你有極強的溝通斡旋能力,能夠改變老板對你的管理方式。否則還是那句話,趁早離開。

           

           

          b. 看日常

          所謂日常,就是每天工作內容的基本面。

           

          選擇公司的時候,提前了解這個崗位的日常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我的做法是將它們按照消耗的精力和我想要的結果來做對比。比如一個策劃崗位的日常工作內容:

           

          40%時間:做項目方案;

          30%時間:做案例、消費者和趨勢研究;

          20%時間:學習,搭建知識庫;

          10%時間:社交;

           

          這個配比,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健康的日常基本面,它兼顧了本職工作和個人提升。但如果一個策劃80%的時間都在做方案,或者60%的時間都要出差,那就是一個失衡的基本面。接受了這個職位,很可能接下來會長時間原地踏步,并且疲于應付各種瑣事。

           

          而日常工作的基本面,是最容易在面試的時候問出來的。如果新公司的HR或者部門負責人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你進去以后很可能面對的是一個混亂的局面。

           

          在做選擇之前,這個信息一定要了解清楚。

           

          也許很多人會說,面試的時候是這么講,但到時候實行起來變數很大。但我要說,無論變不變,你自己心里得有個譜。每天做的事情,不是讓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停下來,思考一下,分析一下,這些是不是你想要的,能不能給你未來的成長帶來幫助。

           

           

          c. 看下下家

          以上兩點看老板,看日常都能在面試的時候琢磨個七八成出來。而最后這一條靠的是平時的經驗積累。

           

          所謂下下家,就是下家后面的下家。選擇公司的時候,不僅要看這個公司能帶給你什么,還要想想以后離開了這家公司你能到哪里去。

           

          比如當你面對一個大公司的職位,有沒有考慮過如果以后你不在這個公司了,這個職位的工作經驗能帶給你什么增值?

           

          在關注新公司的同時,往前跳一格,不妨也想想這個問題,也許你會豁然開朗。

           

          還記得文章開頭的話嗎?

           

          It's all about long term.

           

          最后總結一下,如何去選擇公司:

           

          先看大趨勢,再看小細節。

           

          大趨勢,包括這個公司服務的市場,瞄準的用戶,面對的對手;

           

          小細節,包括這個公司帶你的老板,日常的工作,后面的下家;

           

          如果各位仔細讀完,會發現跳槽選公司跟風投選公司是一個道理。這也是為什么這篇文章的題目我會這么起。

           

          說白了,選公司最后看的就是兩點:

           

          增長和回報。

           

          我曾經在文章你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里說過,未來每個人都是創業者,我們都是自己的創業產品;但當面對一個新公司的時候,我們要轉換角色,把自己變成自我職業生涯的“投資人”。

           

          以上共勉。

           

          感謝大家的時間 =)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