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運營內功心法大公開!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6年前

          【作者】藝林小宇

          【來源】藝林小宇

          【編輯】善小布

          知乎,一家慢公司,經過近7年的沉淀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互聯網產品的部分估值來源是靠人頭(流量)撐起來的,而知乎也不例外,重要的是知乎的用戶更是一群高凈值的用戶群體,因此也就成了很多品牌(自媒體)入駐首選的營銷陣地,且不說我們這些中小型公司產品,就連現在的互聯網巨頭也需要這個平臺的勢能。

          你說5年前玩知乎,那可能是一種逼格,一種談資,但是它現在充當的更多營銷陣地的角色,而早玩知乎的一批人也是靠著知乎在自己的領域謀得了頭銜“優秀答主”“十萬、百萬贊答主”等等。

          如果你問我后來者到底有沒機會進入知乎這個流量陣地給自己做做背書或者一個初創型公司能不能在這個平臺上也分一杯羹。我說:這完全是可以的。微信公眾號在2015年遇到流量瓶頸,打開率呈指數級下降趨勢,還不是一樣涌現了一堆從無名到大號的公眾號,所以,一個有人氣的平臺,不管你是早進入還是晚進入,只要策略對了,就能在平臺成為頭部。

          內心功法1——形象工程要做到位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不管你運營哪個平臺,在一些基礎建設上完全就是不能忽視。這個基礎建設指的平臺的資料填充,比如頭像、一句話解釋等。這些就是在運營一個平臺所需要給它穿的第一身衣服。

           

          知乎的面子工程就包括:背景圖、頭像、居住地、所在行業、教育經歷、個人簡介、一句話介紹等。而這些都不要放過,這七個里面其中頭像、所在行業以及一句話介紹比較重要。

          我們先來講講頭像。如果你運營的是企業號,那毫無疑問就是產品logo或者公司logo了。如果是個人的話,那就自由選擇性會比較大一點。有人喜歡拿自己的頭像來放上去,而有的人喜歡拿一些自己喜歡的代表物放上去,比如自己喜歡的偶像、動漫人物以及一些阿狗阿貓等。

          如果你玩知乎,是為了能夠在互聯網時代給自己提供一份社交背書的話,我建議你還是放一張比較正式個人頭像。其他情況則根據自己的喜歡的興趣愛好去定了。

          一句話介紹。一句話介紹就是跟在昵稱后面的最顯眼的表現自己特點的位置了。這個一般來說都會充滿“營銷”的味道。很多企業一般都會放上自己的網站鏈接或者引導微信公眾號關注語。現在很多個人也是自媒體,所以很多人做知乎的第二個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為自己的其他平臺引流,所以都會說“微信搜索xxx”等關注語。

          如果你只是玩知乎,那么就可以凸顯自己的行業特性,比如你是做運營,那我就是自己就是“一枚運營喵”等。所在行業為什么重要呢?因為這個是你的定位,比如你是做互聯網的,你的問題答案可能很多都是關于互聯網科技等,而別人再找你的時候,也是根據你的標簽來去找的,所以所在行業必須要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

          其他的諸如教育經歷、居住地也是寫清楚最好,別人關注你的時候也會有更大興趣,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你自己,在你遇到一些好答案的時候,你想關注這個人,然后進去他的主頁瀏覽了一下,如下圖,你還會有關注的欲望嗎?所以面子工程是運營知乎的第一步。

           

          內心功法2——內容定位

           

          不管你是運營微信公眾號、還是APP亦或是其他如淘寶等,你都會先給自己的內容定個格調,也就是別人認識的一個標簽。拿我為例,我是做產品運營的,那么我平時瀏覽知乎內容很多程度都是產品運營內容為主,而我也會關注一些在這個領域同樣做得比較好的大號。那除了產品運營這些內容和個人大號外,還會關注產品運營的周邊內容,比如科技、互聯網、產品、技術、工具等內容和一些這些領域做得比較好的知乎號。

          所以內容定位是你在運營這個知乎的時候,就需要確定下來的。在內容定位上,你需要注意兩個點

          第一個在運營知乎號的時候,不管是個人號還是企業號,在回答前面的問題的時候,還是不要偏離的太離譜。比如你是做金融的,跑去回答教育、生物、電影、體育等相關話題的問題,那就是有點跑偏了。

          第二個就是前期回答的問題慢慢積累了第一篇比較可靠的粉絲用戶,慢慢將自己的話題范圍擴大。比如你前面一直都在回答金融類的問題,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去接觸一下房地產、互聯網、理財、炒股等話題了,因為一個話題下的問題是有限的,那么不要將自己的話題范圍給限死了,要回答一些泛金融類的問題。一來可以將自己回答的知識面擴大,二來可以收獲更多用戶的關注。

          內容功法3——回答技巧

          關注的人

          在回答你在知乎的第一條問題的時候,需要有內容來源,雖然首頁上知乎已經幫你推薦了一些話題問題,但可能不是跟你行業相關的,所以這時候你就需要去關注你的第一批人了。比如我找互聯網話題下回答的比較好答主去關注,你就需要去搜索框搜索“互聯網”然后進入檢索頁面,在右下角就有你想關注的優秀答主,通過他們來獲取你的第一批精準內容來源。

           

          回答的時間

          回答的時間這個倒沒有太大關系,不過在選取問題的時候,你這個時間倒也要根據熱點來走。在沒有很多行業熱點話題的新聞的時候,選擇什么時間點來回答問題就沒關系。但是如果所在行業發生一些比較重要的新聞,那就要好好地借一波勢了。

          比如上次阿里巴巴成立阿里全球研究院「達摩院」,3 年投資 1000 億引進頂級人才的新聞在知乎相關問題下就引來了1萬多人關注、接近500個回答。如果你是所在互聯網行業的從業人員就可以強答一波,只要內容不會太差就能收獲不少點贊和關注。

          為何呢?如下圖,看到右邊的關注的人了嗎?這些絕大部分都是優秀答主,粉絲數都是過萬甚至10萬以上的大號,他們為這個問題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用戶關注,所以你只要能在踩在這些大咖陸續關注這個話題的時候搶答一波,更多的用戶看到你的答案不是問題。

          那需要怎么踩這個時間點呢?最好能夠多關注一些主流媒體的、微博等渠道資訊,當事件可以被很多關注的時候就可以去知乎搜索一些關鍵詞,先把相關問題關注一下,等大咖陸續關注的回答的時候就可以去回答了。

           

           

          回答的頻率

          回答的頻率建議一天不要超過兩個問題,有些人為了能夠得到更多關注和點贊數,就一天回答好幾個問題,甚至好幾十個問題,這樣出來的效果適得其反。因為現在知乎也是推薦算法機制的,如果你的內容是比較好,初期得到一部分人點贊,官方就會把這個答案推薦給更多人閱讀。而如果你是刷題,在短時間回答了好幾個問題,知乎的機器算法就會默認把你歸為有頻繁刷題的作弊行為,嚴重關你小黑屋,輕一點就會限制你回答問題,同時你這個號的權重還會受到影響,所以回答的頻率要適當控制一下,秉承“要質不要量”的原則去回答。

          回答的字數

          從我個人經驗來看,我看過很多優質回答字數大多集中在3000-4000字這個范圍,不是說一定要回答夠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的答案往往都會得到比較大的認可,點贊數也會很高。回答時可以一句話直擊重點,可以從資源枚舉,理論,故事這幾大類來回答。一句話回答的話最好就是戳中要害或者調侃(最好用在最新鮮的時事熱點上),資源枚舉最好就是全面點,故事和理論都要充滿細節。細節來自理論拆解、案例分析、個人經歷都行,以個人經歷最佳。

          話題標簽和問題質量

          如果你在挑選問題來回答的時候,記得清兩個原則:話題標簽的關注人數一定要多以及此問題關注的人數也要人氣比較旺。因為話題標簽關注的人數多了,只要你這個答案有料到的,就能夠推送給關注這個話題的用戶,所以用戶基數在,推薦的人數就會越多,而關注這個問題的人越多,推薦給他們的幾率也是越大。

           

           

          文末署名

          很多人在回答完問題之后都會留下自己/企業的公眾號等相關信息。而這個署名也是挺有講究的。之前很多人在文末都會留下一個大大的二維碼,但是現在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因為第一知乎官方的機器會識別自動幫你屏蔽點,第二就是現在用戶現在挺反感這些行為的。所以你需要軟一點。一般在文末署名的都有以下三大類型,目前這三大類型轉化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干貨引導型

          擴展閱讀型

          場景應用型

          當然了,除了這三種之外,還有一些以“賣乖取巧”型等其他方式署名,這樣做的原因都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關注自己而已。

          內心功法4——適當加強互動

           

          不要以為運營知乎,你就一味去回答問題就行,你還應該是跟用戶互動、跟大咖互動。知乎其實是一個寶藏,會用的人可以在里面學到很多,對于不會用的來說其實就是一個普通APP而已。所以你運營知乎,其實也是在加強自己在這方面的認知,多看看在這個行業里面別人都是怎么樣做的。覺得好的對的東西,可以適當去鼓勵并且跟用戶產生互動,不好的內容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毛病。這叫做互動學習兩不誤。

          那要怎么加強互動呢?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去做:在回答完問題之后,如果有用戶在評論區里面求助或者問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答案和方法,因為一開始你就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號,用戶完全可以通過口碑傳播把你傳播出去,所以這時候如果你是一個比較親和以及能夠有問必答的“專業人士”,普通用戶就會發展成為鐵粉了,而你的二次傳播很多時候還得靠這群人幫你傳播。

          第二就是自己在瀏覽一些行業相關干貨資訊的時候,可以適當地跟行業的大咖互動,爭取多露臉,下次你在某個問題下回答了比較好的答案,剛好這個大v又跟你互動過,說不定就會不自覺給你點個贊,那帶來的量也是很大的。

          到此,運營知乎的內心功法已經傳授地差不多了,就差最后一招了,那就是內容的深度了。現在是內容的天下,知乎、微博、頭條的互相撕逼,說到底還是人才和內容的競爭,把自己的內容深度打扎實了,才是根本。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