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到沒有性生活,是無能,還是成功?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來源 | TalentGuide】

          【作者 | 思文掃地】

          【編輯 | 蒸糕】

           

           

          01

           

          晚上十一點,我離開公司,順手給深圳的老同學打了個電話,咨詢一下精裝公寓投資的事情。

           

          老同學在中海地產,總部在深圳。他主要負責深圳市場新樓盤的營銷策劃,經手樓盤銷售額已達數百億規模。

           

          我問他,還在公司加班?

           

          他說,公司要推新盤,必須的。如今一線城市地產調控政策收緊,周邊又是強者環繞,壓力可想而知。

           

          他問我,啥事?

           

          我說,近期準備投資一套25平米的精裝公寓。但我對公寓產品不熟悉,所以想聽聽專業意見。

           

          他讓我關注兩個方面:

           

           1、公寓是長期投資,好買不好賣。若近期有其他投資,需謹慎!

           

           2、公寓土地規劃性質是否商業用地?若不是商業,而是寫字樓改建,則需謹慎!

           

          聊完之后,他依然留在公司加班,而我已在回家路上。

           

          如今,諸多同學,無論是在蘇寧云商、中國銀行、華泰證券,加班已經成自然。下班一小時內還沒離開單位,在我們眼中,這都不能算做加班。只有過了晚上九點,這才算是加班。

           

          記得去年回老家過年時,家里大伯埋怨道:你讀了這么多年書,跑到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拼死拼活,天天加班,有什么好?房子那么貴,空氣環境又差,到頭來把自己累進醫院,圖個啥?你看你大哥,就在縣城,到點上下班。錢雖沒你多,可舒服嘛!

           

          這個話,我實在沒法與大伯爭辯,因為他不懂得我們這一代人的追求!

           

          時代變了。

           

          雖然忙到沒有性生活,但它擁有諸多的現實意義。

           

          02

           

          在網絡媒體大肆渲染下,加班又是個非常沉重話題。

           

          它與“焦慮”、“過勞死”、“猝死”、“自殺”等悲觀詞匯緊密聯系,是個社會話題。

           

          可是,少數人吹捧的“詩與遠方”,那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即便擁有,那也是一種生活的茍且,遲早還得回來加班。

           

          與其如此,不如正式加班,看看它到底怎樣讓一個人忙到沒有性生活,如此的凄慘?

           

          話題雖有點重,抽絲剝繭后,但愿你會眼前一亮(自詡)

           

          分析之前,需問題范圍縮小,目的是找到問題的關鍵,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有說服力。具體來說,有兩點:

           

           1、什么樣人會經常加班?

           

           2、驅動加班因素有哪些?

           

          03

           

          關于第一個問題,通過構建比較簡單的二位矩陣模型進行分析。

           

           

          根據實際工作情況,選取兩個指標——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具體如圖所示:

           

          二維矩陣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四個象限對應A、B、C、D四類職場人,而D類職場人相對比較特殊。

           

          模型當中的工作量定義,是以人可以看到或體驗到的事項,稱之為“顯性”工作。與之相對應,還有“隱性”工作。

           

          D的特殊性在于,他的“顯性”工作量少,但“隱性”工作量就大。D類通常都是公司的管理層成員。所以,這里重點分析A、B、C三類職場人。

           

           

           

          基于上述矩陣模型,結合職場實際情況,提煉以下觀點:

           

           1、ABC三類職場人,加班概率大小依次排序:B類>A類>C類。

           

          A、B兩類雖然工作量大,但A能力強工作效率高,而B能力弱,只能通過加班來完成任務。

           

          現實中,A類多為職場專業人士(老司機),而B類多為新入職者或者工廠流水線員工,如富士康。

           

           2、C類多為企業里“混日子”的(老油條),加班對他們來說太過遙遠,而且唯恐避之不及。

           

          C類職場人在國企比較常見。企業想用用不起來,想辭又怕他們鬧事,權衡利弊之后只能花錢把他們養起來。

           

          聽起來很無奈,但也很可悲。他們占用企業比較多的資源(薪酬和職位),如果把這些資源用在B類身上,估計又會多出幾個A類職場人。

           

           3、B類職場人的發展路徑有兩條:要么成為A,要么變成C,其中差異就來自于是否加班。

           

          或許,很多人不贊同這個觀點,但事實如此。就拿華為來說,高薪和升遷大都是來自日夜奮斗,而不是坐在那嗑瓜子、喝茶水就搞的來(關系戶不提)

           

          能力說好聽些是在工作中提升,其實就是在加班中給逼出來。

           

          職場里,沒有8小時之外的加班,別指望過自己過個兩三年就成為老司機。你只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老油條,漸漸淡忘在眾人的視野中。

           

           4、A類職場人的發展路徑,是向D類轉變。這個層面轉變,加班重要性要弱,更多依靠人際關系,以及機遇。

           

          得出結論:

           

           1、A類職場人要做好兩件事:一是懂得給團隊成員授權,給他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以此分擔你的工作壓力;二是精心打造自己的人際關系,在機遇出現時能夠充分地把握。

           

           2、B類職場人發展空間很大,尤其是新入職的職場菜鳥,請把加班當作打怪升級,用一種游戲心態,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工作能力、心理資本、外部敏感性等)和獲取裝備(人脈資源、職位晉升、管理工具等)

           

           3、C類職場人,尤其是物質基礎不穩固、人生目標不清晰的,請遠離低質量的逍遙生活。雖然你現在可以獲取短暫的舒適,但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今天,你今后競爭對手不再是人,而是沒有感情的機器。

           

           

          04

           

          人的行為背后都存在動機,也就是出發點。所以,不論是看人,還是解決問題,都要抓住這個動機。

           

          A、B、C、D四類職場人選擇加班動機因需求不同而有明顯差異。根據職場中比較常見的加班動機進行梳理,構建加班決策模型,具體如下:

           

          加班決策模型

           

          另外,加班又涉及公司的企業文化,即是否盛行“加班文化”?

           

          目前,國內IT行業盛行加班文化,尤其是創業公司,經常冠以“ All In”的美名。至于加班文化的好與壞,關鍵就看加班是否屬于“作秀型”?

           

          這里分析前提是公司不倡導“作秀”,而是真刀實槍地干。

           

          現在,我們結合決策模型進行分析,提煉以下觀點,具體如下:

           

           1、A類職場人應選擇性加班,即區分“必要型”和“偷懶型”工作,把原本超負荷的工作量進行有效分解。同時,在把控工作總體進度的基礎上,將大量占用時間的“偷懶型”工作交由團隊里的B類成員完成。

           

          實際中,對A類來說,很多人放不下因為忙碌而產生成就感的“偷懶型”工作。有時,我自己也有這種感覺。

           

          但是,這種感覺再好,也必須戒掉。在團隊競爭時代,你要做的就是通過合理分工來提高團隊的整體工作效率。

           

           2、B類職場人應拋棄“作秀”動機,不要為了加班而加班,做給老板或同事看,而應努力做到“需要加班不必委屈,能不加班不必勉強”。

           

          在這個原則下,B類向A類看齊,明確加班的根本目標就是提高工作能力,具體包括:

           

          簡單工作套路化-總結能力;復雜工作簡單化-分解能力;挑戰工作結構化-管控能力。

           

           3、C類職場人通常基于某種短期利益而選擇加班。但這種加班通常毫無意義,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沒有價值,屬于無效加班。

           

          所以,對C類來說,要做的就是拒絕無效加班,提高時間利用效率。同時,要跳出舒適區,主動多接活,往B類象限發展,為自己留生存后路。

           

           4、D類職場人,一方面拒絕“作秀型”加班,盡可能不占用員工時間。另一方面改變傳統的“交往型”加班(應酬)為“健康型”加班(運動)或“學習性”加班(讀書)。

           

          05

           

          綜上,對上述四類職場人的概要分析,歸根結底是要表達這樣的觀點:

           

           

          談論加班,前提條件不應是“該不該”,而是“會不會”!

           

          “會”加班的邏輯,懂得對工作性質的界定和工作量的分解,在掌控進度情況下充分利用團隊或外部力量去高效完成。它強調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開展工作。

           

          “會”加班的現實意義,就是讓你更加理性地看待加班這件事,而不是裹著抱怨、委屈等負面情緒去加班。這種無效加班,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對能力提升沒有促進作用。

           

          看到這樣一個觀點:你不忙,就是罪,是無能,是低階層的表現。

           

          言外之意,我很忙,便是彰顯一個人的成功。

           

          現在回想起來,以前跟同學和朋友聚餐聊天時,說的最多話題就是工作很忙。感覺生怕別人不知道我很忙而降低自己的成功形象,虛榮心在作祟。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