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運營團隊變得沒有效率?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作者 | 秦路】

          【編輯 | 蒸糕】

           

          最近和微信上的朋友聊天,他對我抱怨說,運營工作太累了。問具體,答不上來,雖然運營的技巧和思維趨于成熟,可依然覺得每天工作時間平白浪費,拳頭打在了棉花上。

           

          我想,這問題不能單純歸咎于運營是打雜的,而是很多運營把50%的時間浪費在重復勞作。先看幾個案例吧。

           

            案例1

           

          小梅是公司的內容運營,每天的常規工作就是編輯文章。她已經度過了職場新人的磨合期,生產文章的質量不差,也有創意,新人的幾個坑如隨時保存文章,圖片版權,錯字檢查都不是問題,小梅很認真,但她還是覺得累。

           

          內容運營的工作是審核制,每次她都需要把Word傳給主管過一遍,主管批注好發回來,她再繼續調整,然后繼續發給主管檢查。若內容更改多次,她得命名多個文件,初版、再版、終版、初版審核、再版審核…當更改過多的時候,她還需要打開多個窗口比對。

           

          如果主管沒有空怎么辦?如果內容重要,還需要更高一級的領導審核怎么辦?文章需要富媒體(各類花式排版)形式怎么辦?這是「Word型運營」的生存狀況。不妨提幾個問題:

           

          為什么不用一個好的內容管理工具呢?為什么不將互傳Word的工作縮減呢?

           

            案例2

           

          強子是用戶和社群的運營,他每天要面對無數的核心用戶,解答、投訴和維護。

           

          產品新增了一個功能,強子不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懵逼地面對核心用戶的提問了,不論再簡單的功能,總有用戶過來咨詢。強子不知道新功能的邏輯,他也不知道誰負責該模塊,只能一個個在微信上詢問相關人員,歷經波折,終于搞清楚了功能邏輯。

           

          這不單是強子個人面對的問題,客服、銷售、其他社群運營都會遇到。產品有過一些零星的Word說明文檔,可是他們不知道該去郵件還是公司群尋找,也不知道功能在具體的哪個Word中,更不可能清楚Word的內容是不是過時。

           

          這樣的問題也會發生在運營上,活動規則客服不知道,系統推送運營不了解,訂單的支付失敗、支付錯誤、退款、取消對應哪些邏輯?你在工作中,遇到過多少問題是尋求不到他人解答?

           

          為什么產品的功能邏輯/運營策略沒有一份說明?為什么總是找不到幫助?為什么說明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缺漏呢?

           

            案例3

           

          Alice覺得自己是公司的首席「表帝」,她每天的任務就是整理各個運營組的表格。

           

          Alice需要將KPI和指標收集匯總成Dashboard。而她每周都會遇到各種Magic錯誤:數據缺失,格式錯亂,數據位置不固定,或者完全對不上,她像救火隊員一樣挽救各類報表于危難。此外還要負責運營需求文檔、各種需要人員填寫的資料、需要用Excel管理項目排期…

           

          最苦惱的問題不是擅長與否,而是在Excel上的對接效率,準備的模板有錯亂的可能,新增的項目會讓很多工作重來,要是某同事離職,交接后的工作必有錯漏。她幾乎每天都要在微信和郵件往來發送數十次文件,做月度報告和季度報告期間,她是最繁忙的一個。

           

          Excel第一定律,當你維護了一個報表,一定會有人不斷找你要報表;Excel第二定律,技巧越熟練,每天在Excel上占用的時間越多;Excel第三定律,你永遠無法順利地一次性完成報表。

           

          如果運營每天的工作是收集諸多數據,最后規整到一張表格上畫出折線圖,這完全是浪費時間,從根源上就錯了。

           

          為什么一定要用Excel整理數據呢?為什么數據表不能自動化呢?為什么每次要用那么多的表格呢?

           

            案例4

           

          小明是新入公司的運營人員,哪怕入職一個月了,他還是不熟悉公司的流程和架構,任何涉及團隊配合的工作他都一頭霧水。

           

          公司新發起了一個電商活動的運營項目,可小明對項目一無所知:項目的目的是什么?沖擊銷量還是提高利潤,增加品牌曝光還是用戶忠誠度?目的有具體的量化指標么?項目中的其他人負責什么?活動需要多久策劃和開發,活動準備持續多久,活動不好有后手備案么?活動好有擴大備案么?活動出了問題應該找誰?活動的FAQ告知客服了么?

           

          小明負責用戶端的推送執行。問題來了,小明下午才得知明天早上需要發起活動的推送,可是小明很難推送策略,如果是沖擊銷量,那么會針對全體用戶范圍,如果是提高利潤,就要篩選VIP和有購買傾向的用戶。怎么辦?問活動運營,得到的答案是一句不知道。最后問經理才明確保證銷量的同時利潤越高越好。

           

          小明原想針對活動細分多個群體推送,可是時間來不及,文案也是匆忙才完成的。幾天后,上面告知小明,因為數據不樂觀,需要立刻補次推送。然后今天已經有其他推送的排期,馬不停蹄地多方溝通,還是要趕文案。

           

          不是小明不愿意了解,只是他處于執行端的黑箱子。領導認為運營是1制定、2策劃、3推送,實際運營是1.1、1.2、1.3…運營見于細節,而細節需要制定和規劃。要只要求運營像救火隊員般,那運營怎么會有效率?

           

          問題是,混亂往往大面積產生,A不知道B現在做什么,C不知道活動未來的排期,D策劃了一個活動,結果和E的活動有沖突被打回,F沒人指派任務…

           

          為什么沒有一個甘特圖規劃好呢?為什么團隊不能明確職責并且透明化呢?為什么不能將管理系統化呢?

           

            案例5

           

          文文剛從互聯網入職一家傳統企業,是一家往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

           

          她的主要工作是填坑。公司產品在初期階段,需要往里面填充內容,可是沒有內容管理后臺,每次發布都要將Word發給研發手動傳上去。問之前為什么沒做?因為當時沒有考慮,現在做需要排期。

           

          產品雙十一活動,文文要給用戶推送大促通知,然而郵件、短信、APP推送沒有集成到一起。短信要拉出用戶的手機號數據在短信供應商后臺推送、郵件要拉出用戶的郵箱數據在郵件供應商后臺推送、APP推送比較簡單,只需要寫一封郵件給Leader和技術總監審批,等個幾天,讓研發在后臺推送出去。

           

          隨著工作的深入,文文發現除了沒有內容管理后臺、推送后臺之外,數據管理平臺、活動發布系統、CRM/用戶管理后臺、商品管理系統、訂單系統、運營工作面板也是缺斤少兩。

           

          為什么只重視產品端的優化,而不重視運營后臺呢?為什么不考慮流程的系統化與自動化?

           

            勤奮與低效

           

          不知在哪看到一句話:現在都市白領的工作,和數十年前在紡織廠里踩縫紉機的女工沒有區別。

           

          雖然大部分的職場人員,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人士,人手配備了一臺電腦,從事的仍然不是技術性工作,而是體力密集型勞作。

           

          有時候在夜晚的朋友圈,常有一群自稱奮斗狗的人士曬出加班的照片,一杯咖啡加一臺筆記本電腦,滿滿的勤奮感。這時觀察下電腦屏幕,70%都是忙Excel。我不免惡意地揣測,這類加班勤奮卻低效。

           

          比如做一份工作項目的統計,你將Excel表格散發下去讓人填寫,事后收回統計,若有10個人,那么就有20次的發送接收操作,這要花自己多少時間,花別人多少時間?匯總統計花多少時間?

           

          在項目管理/甘特圖、活動策劃、需求管理中,Excel從來不占優勢,它只是能應用的地方多,不是高效,可很多人就用它來干這些,美其名:功能強大。

           

          我每每為低效工作的運營感到難過,誰就應該每天處理一大堆的表格呢?誰就應該把時間用在收發郵件上呢?誰愿意花費精力解決本不應該存在的問題?運營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思考運營策略,思考創意,思考怎么把運營做得更好,而不是掙扎在低效中。

           

          有人說,Word編輯文章的效率并不低,可是現在互聯網上有多少純粹的文字?新媒體中的富媒體和微信文章排版,Word能很方便的完成么?交叉審核和文案調整,怎么有更方便的方法?

           

          事實上,我知道不少公眾號文章的工作流程仍舊是:領導提出需求,新媒體負責人用Excel作出排期,發到群里各方討論和確認,某運營用Word寫好初稿,發送文件給相關人員審核,調整,確定內容,內容發送給有微信后臺權限的微信運營,編輯排版,發送預覽再次審核,如果和活動相關,還要跑通一遍測試,最終發布。若涉及多方審核,步驟只會更加復雜。你看得累么?

           

          有人說,文檔是不必要的,熟悉工作就能脫離它了。可有多少人能把產品或運營的相關環節都理清楚?至少我沒見過。

           

          寫文檔只是企業運作的小環節,更重要的是知識沉淀。知識即是運營指標,產品邏輯的說明,也是經驗總結。為什么很多運營強調活動復盤?它是為了下一次做的更好。可惜很多復盤淪為形式主義,復盤結束就將其束之高閣,或者直接遺失,沒有沉淀。

           

          今年要再次舉行雙十一活動,去年的雙十一經驗能不能參考?去年的各類指標各類成本是多少?去年活動的優劣有哪些可以總結,去年參與積極的用戶是哪些,能不能再玩出花樣?今年的效果和去年對比怎么樣?如果企業有去年的活動文檔,那么復盤才發揮出真正的意義。它對新加入的新人或者老人,都有指導。

           

          這只是一個舉例,文檔的價值遠不止于此。

           

          反過來看,假設一個人業務熟練程度是100分,那么他離職后交接給下一任,下一任往往只能掌握80分,下一任離職后,后續的交接者可能是60分。業務經驗很重要,可是業務經驗依賴于人員本身,而人員變動是不可控制的風險。

           

          相信大家一定遇到過,哪怕你交接工作再認真,后繼者還是不免踩坑,新手還是舉足無措犯下錯誤。文檔的意義是它更像一位導師,給予運營人員一定的規劃指導。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運營人員明明很努力,卻做不好運營的原因之一,他們陷入了低效的泥潭。

           

            巨嬰團隊

           

          我想把種種現象歸結到一個名詞,「巨嬰團隊」。

           

          巨嬰意為成人的某方面能力仍然停留在孩童水平,這里并不指代工作中的某位成員,而是指整體團隊。或許你是一位某方面能力特別突出的人,但是在團隊中處處掣肘發揮不出全力。

           

          桌面永遠鋪滿各類的office文件,每天的工作圍繞著它轉,好像做了什么,也好像什么都沒做;

           

          每周的工作日程并不清晰,運營項目的工作安排永遠模糊,不知道在整個項目環節所處的位置;

           

          負責社群運營,一天到晚在微信群里忙活,公眾號的一篇文章得轉發個二十次到不同群,社群數據很難統計或者沒有統計,常懷疑社群的價值在哪里;

           

          等等。

           

          錯的不是個人,而是運營團隊。互聯網一直是高效的代名詞,然而高效得并不徹底。自己起初也難以相信有那么多的運營團隊在浪費時間,然而事實告訴我,巨嬰團隊并不少,勤于執行,疏于管理。

           

          曾經有其他部門同事,每天都要在Excel做一份商品報表,說起來很簡單,將多個數據源的訂單合并到一起,難點是把多行多列數據合并在一個單元格作為數組。同事每天都要花費1~2個小時復制黏貼(公式是不行的)。我知道后寫了一個Python腳本,將處理時間壓縮到5秒鐘,后來覺得每天跑一次腳本也不性感,就拜托研發在數據導出步驟直接出結果。

           

          1~2小時的工作量變成5秒鐘,這是巨大的優化,在我看來也是一個很簡單的需求(天地良心,研發大哥也是這么認為的),可是為什么一開始不提優化呢?答案是不知道,同事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工作。我從來不覺得運營就應該花時間浪費在復制和黏貼上,花時間在思考上更重要!哪怕不用編程,也有其他處理軟件能完成。

           

          運營有不可避免的雜事,這是職責,但是請記住,職責從來不是花很多時間去完成。

           

          低效工作往往有巨大的慣性:因為XX以前是這樣做的,所以我們也就這樣做。因為我只知道XX,所以就用XX完成任務。這是拖慢工作效率的根源之一。

           

          我一直信奉運營要學會「偷懶」,這里的偷懶不是工作內容,而是效率和效能的偷懶,是省力。

           

          很多職員勤勉地為低效工作支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努力,管理者樂于見到他們在那里鼓搗表格,鼓搗Word,可是這種加班有什么意義呢?時間上沒有偷懶,但是效能偷懶了。

           

          最初列舉的五個案例,已經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市面上的在線協作工具有很多。團隊的工作不用Excel安排,而是在線分配ToDoList;文件文檔無需郵件發送,而是協同編輯;知識文檔被標簽化地集中管理,而不是在哪個疙瘩角落;報表程序在百萬行數據內已經能自動化運行,別再復制黏貼做圖表…

           

           

          圖片是一個開源的運營后臺Demo,集成了運營報表、協作討論、協同編輯、ToDoList,以及其他模塊的組件。它屬于比較成熟的后臺方案,遠比Word+Excel的方式好,一搜就搜到了。國內的相關工具更多。

           

          既然好工具那么多,就不要被慣性拖累。我知道有許多借口,比如第三方的數據安全,比如部門傳統勢力的阻撓。這些很難改變,但別因為難以改變就自甘低效,不妨從改變自己的工作方式開始。這里我不再推薦工具,一來沒有廣告費,二來只有自己去找,才是真正的改變。

           

          比起高效工作,運營團隊更應該有一種尋找高效工作的思維。團隊工作可以歸納為兩種,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前者偏戰略和方向,可遇不可求,后者簡單得多,也被忽略地多。我洋洋灑灑那么多字,就是希望你理解了后者的意思。

           

          嘗試做勤勉,會偷懶,且高效的工作者。如果你工作中,運營中有類似的困惑,也可以留言提出來。

          收藏

          {{favCount}}

          個人收藏

          投稿請戳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評論(0)

          {{ user.nickname }}
          發表評論
          登錄 進行評論
          加載更多 正在加載中... 沒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