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時代會加速人類進化嗎?
          姑婆用戶1156
          1599
          1
          2130天前
          關注
          添加評論
          姑婆用戶1156
          ( 這人有點懶什么也沒留下 )
          0人贊同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天體生物學教授Caleb Sharf曾經宣稱,人類即將親眼見證自身進化加速現象。

          Sharf表示,新興技術會改變當下人類的進化方式,重點不再是柔軟的有機物質部分,而轉變為超越肉體束縛的機器,并可對其進行編程和升級。

          進化,是地球上每種生物都要經歷的必然過程。對于人類而言,進化是極為漫長而復雜的。到了今天,在人們的普遍觀念中,人類的進化似乎已經完結,畢竟人類已經用自己的智慧研制出各種高科技的事物,比如飛機、電視、互聯網、智能設備等。面對由人類一手創造并飛速發展的科技,人類會認為自身在各方面似乎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然而,我們可能都不太能意識到的是,由人類親手創造的互聯網正在對人類的進化產生潛移默化的推動作用,并且會以它自己的方式改變人類的進化形式,以及加速這一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類新興科技都會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互聯網如何改變人們的進化方式?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又會對人類造成何種影響?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或者說,與其探索人工智能是否會擁有自主意識這類問題,不如先關注人類自身在新興科技影響下可能發生的改變。

          一、人類進化并未終結,互聯網或開啟“新篇章”

          從達爾文的理論中,我們知道了人類實際上是進化而來的,也知道這個過程極為漫長。就算是進化史上一瞬間涌現出諸多新物種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也經歷了1200萬年,就更遑論普通進化所需要的時間了。

          然而,互聯網的力量,或許會使人類進化的速度達到一個前所未見的新高度。

          目前的人類,并非是我們以往所認為的那種概念。在互聯網的基礎之上,智能手機、可穿戴移動設備、智能家居以及車載互聯網等新事物已然風靡,并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中。從總體來看,這些事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本質,那就是互聯網藉由這些新興技術對人類的全息占領。

          所謂全息占領,就是不論何時何地,人類都在互聯網中。最明顯的表現莫過于智能手機,人類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愈發嚴重,許多人吃飯、購物、出行等各種行為都要通過智能手機才能實現。甚至可以說,智能手機已成為人類自身的一部分。

          智能手機的滲透可看作是第一步,那么車載互聯網、智能家居、VR/AR等技術的滲透則是第二步。這類技術不僅僅作為移動設備而存在,而是開始進一步滲透到人類的生活甚至身體之中。

          照這個趨勢,此后還將涌現出更多的產品,比如可以聯網的戒指,可以聯網的內衣,甚至是可以聯網的皮膚。這并非天方夜譚,以現在的技術發展情勢而言,將來都是有可能實現的。

          而目前的一切現象,都有一個更為深遠的本質,這一本質在凱文·凱利的《失控——全人類共同的命運》一書中有相關描述,即人類從未停止進化。相反,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人類正在進化為“人+機器/人+互聯網”這樣的半生物半機器的物種。換句話說,人類的未來,已經和在互聯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科技密不可分,甚至它們已然進化為人類身體的一部分。

          這聽起來相當怪異甚至有些恐怖,但確實是當前正在發生著的現象。當前與未來的人類,已非純粹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因為我們需要將互聯網、智能設備、VR/AR等新興技術同樣看作人體的一部分。這樣狀態下的人類,會以摩爾速度不斷進化,而生物體人性的部分功能將逐漸被取代,例如記憶、行走及計算等。

          有觀點認為,當前人類的進化正走向終點,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進化并非是路線圖式的過程,而是適應環境的過程,即達爾文所提出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因此,我們最應該關心的并非如何用技術讓我們在進化中提升速度與強度,而是應該關心何種技術能夠賦予人類適應能力,從而能適應任何環境需求。

          比如仿生學。一般意義上,仿生學的研究目的在于模仿人類的肢體功能,并且越來越接近這一目標。然而當目標達成,研究人員們可能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因為這有利于我們適應環境。

          在人類的思維中,都面臨著對于人如何定義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視能維持自然體征的人為正常人,一旦人體能夠集成技術,則被視為“超人”,就像《超體》中的女主角那樣。但我們應該意識到的是,如果肢體變為機器,則能實現可定制功能。那么不管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可以根據環境進行定制,實現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的目標。

          再如BCI(腦機接口)。這種技術是在人或動物腦或者腦細胞的培養物與外部設備間建立的直接連接通路,從而實現人與設備間的信息交換。

          人類對BCI的研究已超過40年,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從實驗中獲得的此類知識顯著增長。在當前所取得的技術與知識條件下,腦機接口的研究者們正嘗試制造出增強人體功能的腦機接口,而不僅止于恢復功能。

          讓大腦與電腦直接對話,相當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比如現在全球呈變暖趨勢,假若以后環境變得特別熱,那人類就能設計出足夠耐熱的肢體,并在仿生學的基礎上用BCI將新肢體與人腦相結合,使人類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除了打造超強的身體,BCI也能發掘出人類智慧的潛力。因為這一技術不僅能實現人腦的單向傳播,還能將計算機中的信息傳輸至大腦。這些知識能讓我們預測環境的變化,進而變更自身的生存方式。

          互聯網時代,新技術層出不窮。但需要看到的是,不管最初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最終它們都可能引領我們進入人類進化的新時代。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卻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類會利用各種新科技主動“逆天改命”,實現新的進化模式。

          不過,當前的新興技術所實現的進化是向著機械計算的方向發展的,這并不符合生命進化的本質與自然規律。

          二、機械計算進化形式非長久之計,最終仍會回歸自然本質

          Sharf認為,由于人類自身與我們所創造的技術互動不斷加強,進化的耐力競賽已然進入沖刺階段,而且沖刺的速度正不斷加快:“我們的部分集體智慧已經被上傳到互聯網上,并被放置在數據無處不在的云端。”

          智慧與理性,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與其他生物不同的地方,是獨一無二和前所未有的。然而,隨著理性的成熟,人類的演化卻停滯不前了。因為演化的實質是自然選擇,而自然選擇的機制是用不適合環境的個體的海量死亡堆積而成的。

          然而,人類的智慧卻從某種程度上避開了自然選擇。溫度高了有空調,病菌來了有抗生素,胎兒頭骨太大了有剖腹產,甚至許多遺傳病也能得以控制。

          總之,現代文明衍生出的新技術及現代社會相對富裕的生產力,保障了人類的繁衍生息,哪怕不適合生存的個體也會在科技的作用下生存下來。可以說,人類用文明和科技抵御了自然選擇,但同時也喪失了進化的能力。

          當然,人類利用智慧創造先進科技抵御自然是種本能,也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在互聯網與高科技的作用下,人類可以在主觀能動性方面實現更為迅速的進化,以更好地適應變化的自然環境。

          著名的科幻小說作者H.G. Wells曾提出“全球腦”的概念,預言地球上將出現全球性的百科全書,而且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去閱讀。

          如今,互聯網實現了這種設想,凱文·凱利認為,互聯網是“一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機器,是全球性的,它使用了世界5%的電力,卻永遠不會休息,從不停止,你不能將其關閉,這可以說是我們有史以來所做的最偉大的事情”。但在如《終結者》這類科幻電影中,也設想了互聯網大腦蘇醒后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

          實際上,在人們的進化能力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會發現高科技所形成的生物機械化現象并不符合進化規律,甚至可能只是生命進化漫長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因為人類最終會發現,地球的未來需要的是生物體,而非機械計算。

          與自然和宇宙相比,人類的任何新技術都是渺小的。事實上,如果從原子層面理解,那么宇宙本身就是智能的,目前人類自認為的一切新科技和新發明,就像是陸游所說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樣,都只是我們洞悉到了自然界本質的一小部分的外在體現而已,而自然界本身遠比這些新技術要復雜的多。

          因此,不論人類在互聯網時代如何進化,最終還是要遵循自然界的發展規律。盡管今天我們憑借智能設備、可穿戴設備、VR等各類先進技術重新“定義”了人類進化的概念,但依然不能違背自然界的規律。

          當然,人類應該勇于探索,用科技和智慧追求自身的發展突破,實現尊嚴。但這并不能作為人類在自然面前自大或菲薄的理由,正視自然,了解自然并順應生命進化的規律才是正解。

          編輯于2130天前
          0條評論
          確認
          評 論
          取 消
          提 交